市場準入“玻璃門”大開 保險業(yè)加快轉變經營理念
發(fā)布時間:2017-09-17 11:00:00
上周末,中國金融業(yè)宣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成為中美元首會晤在經濟領域達成的一項重要成果。市場方面認為,這是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在金融服務業(yè)最大的自由化舉措之一,對于全球金融市場而言,具有深遠意義。
承諾在短期內向外國投資者全面開放金融部門,允許外國企業(yè)成為中國銀行、保險公司以及證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大股東,對于這一重磅之舉,全球市場反響強烈。這項被外界期待已久的舉措將有助于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金融服務市場,同時也有助于國內市場與國際治理標準相接軌,參與全球更高水平競爭。
在這一攬子開放框架中,中國的保險業(yè)也占一席。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三年后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yè)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后投資比例不受限制。這意味著外國企業(yè)將可以自由購買或者管理保險公司。
毋庸置疑,對正處于行業(yè)重塑中的中國保險業(yè)來說,這將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在金融市場開放初期,設置所有權上限是保護本土公司成長的一項重要措施。但隨著中國金融市場日趨成熟,金融主體對國際競爭的適應性不斷提高,引入外資控股保險機構的競爭,對進一步推動中國保險市場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引進外資,中國保險業(yè)并不陌生。事實上,在中國金融業(yè)對外開放的歷程中,保險業(yè)恰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中國保險業(yè)的開放始于九十年代初期,并曾受益于此。1992年就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友邦保險公司,為中國保險市場引入了代理人制度。1996年,由加拿大宏利旗下的宏利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核心成員——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了國內首家中外合資人壽保險公司——中宏保險。
截至今年9月,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境外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57家外資保險公司,下設各級分支機構1800多家,世界500強中的外國保險公司均進入了中國市場。但是,出于對市場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考量,外資在中國保險市場仍處于“試水”階段。友邦保險仍是目前唯一一家獲得獨資營運牌照的非內地人壽保險公司。